第393章 历史教训 (第2/2页)
尤其是在关东郡县,不知有多少官府主体建筑,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塌、缺损。
你问地方主官为什么不修,人家也是理直气壮——凭啥要我修?
修了对我没半点好处不说,一旦被谁安个‘奢靡享乐’的帽子,我这官还做不做了?
于是,你不修,我不修,大家谁都不修,积年累月下来,关东居然都找不到几个完好无损的郡县府衙了。
对此,太宗皇帝的态度是:好!很有精神!
我汉家的官儿,就得有这样的觉悟,就得是这样的精神面貌!
既然大家伙儿都这么给力,那朕也不含糊!
从今往后,朕四季常服不过五套,餐食不过一粥一菜,后宫姬嫔面不施粉黛,裙摆不拖地,各自养蚕剥丝抽茧,织布自衣!
…
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简朴、节约,全天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攒钱将来打匈奴,是太宗皇帝一朝最为典型的政坛风貌。
而在这个背景下,即便再怎么清楚钢铁产业的重要性,太宗皇帝也无法一边向全天下人倡导‘简朴之风’,一边让少府使劲儿砸钱搞钢铁行业。
再有,便是钢铁行业的发展,其实并非纯粹的闷头搞研发。
——研发经费的绝大部分,都是需要通过销售成品来回收的。
就好比一百块钱经费,搞出来了一把锄头,将其卖出,收回来二百块钱;
再投入这二百块钱,研究出来一把菜刀,再将其卖个五百块钱……
以此类推,通过循环往复的研究、制造、售卖、再研究的良性循环——尤其是‘有利可图’的循环构型当中,钢铁行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。
而售卖,就意味着这门行当,也和‘商’字儿扯上了关系,而且是极高频次的买入、卖出。
显而易见,封建时代的官方,并不方便直接插手商业。
于是,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。
——官方不能搞,可不搞又不行;
怎么办呢?
仍旧是由邓通出马,以皇帝宠臣、近臣的身份,私自发展钢铁行业。
和铸钱行业,与吴王刘濞斗了个半斤八两不同——邓通发展钢铁行业,几乎是毫无阻力,一切都水到渠成。
到太宗皇帝晚年弥留之际,天下的钢铁制品,几乎有八成都出自邓通之手!
剩下两成,也并没有被某方势力瓜分,而是被小规模、小成本摸索的少府所占据。
邓通八成,少府二成——可以说当时的钢铁行业,完全被汉室朝堂中央官方垄断!
只是这件事,也同样成为了邓通‘非死不可’的明证。
时至今日,钢铁行业的发展,已经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,摆在了天下人眼前。
——钢铁制品最能推动文明进程、能为华夏文明带来最大改变的方式,是军工!
钢铁材料所制作的军械,尤其是刀剑,在劈砍过程中,对青铜武器呈现出降维打击级别的优秀性能!
所以钢铁行业,已经和军工行业深度挂钩。
而邓通——区区一个近臣,一手搞铸钱,一手搞钢铁;
一边积累财富,一边掌握跨时代的先进军械制造技术。
他不死谁死?
这要是都不死,那以后大家伙都可以效仿了。
只不过,每每想起邓通曾掌握的钢铁行业,刘荣便不免感到一阵唏嘘。
——邓通死后,曾经被邓通掌握的钱币市场,自然是被少府接管;
尤其是在吴王刘濞兵败身亡后,汉室天下的货币市场,也终是再度被中央政府掌控。
但曾经由邓通主持,并得到长足发展的钢铁产业,却并没有被顺利收归国有。
根据刘荣目前了解到的信息:当年邓通饿死街头后,少府第一时间便派出了大量人手,接管原属于邓通的各式产业。
考虑到彼时,长安朝堂的重点是削藩策,以及即将举兵谋逆的吴王刘濞,少府接管邓通产业的重点,自然也就放在了铸钱产业上。
也就是那么个把月的功夫,待少府将邓通的铸钱产业清点好,准备转头去接手钢铁产业时,一切却都为时已晚。
——原本为邓通做活的钢铁匠人,都被各方势力所瓜分;
被太宗皇帝赐予邓通的铁矿、作坊,也因为过于庞大、繁杂,而被各方势力分食殆尽。
其中,馆陶主刘嫖吃下了部分,公卿贵戚——尤其是窦氏外戚吃下了一部分;
余下一小部分,被蜀地两家商贾分食,便迅速催生出了闻名天下的两家‘钢铁大亨’:程郑氏,以及卓氏。
没错;
就是卓文君那个卓氏……
说一千,道一万;
从邓通这个太宗近臣的一生,其实就不难看出:近臣,究竟有多难做。
——邓通,那么有能力的一个人,可谓是为太宗皇帝流血流汗,最终却落下得个饿死街头的悲惨下场。
先帝老爷子的近臣周仁,也完全是靠九卿:郎中令的身份地位,汝坟侯、宗周后裔的政治成分,外加一个绣衣卫指挥使的价值,才得以至今都还活跃在汉室政坛核心。
过去这些年,周仁遭受了多少诋毁、谩骂,更或是攻讦、诽谤,刘荣心里清楚;
受了多少委屈、多少窝囊气,刘荣也了然于心。
虽然周仁是先帝老爷子的近臣,刘荣并不愿,也不想将其化作自己的近臣,但对于周仁为汉家做出的贡献,刘荣是极其认可、赞赏的。
对于有功之臣,刘荣从来都不吝于奖赏。
而在刘荣看来,对周仁最好、最公平的奖赏,无疑便是给周仁一手打造出来的绣衣卫,安排一个光明的未来。
届时,史书之上,当也会有如下记载;
——汝坟x侯周仁,宗周姬姓后裔也。
太宗皇帝寻宗周之后,存亡续断,乃封汝坟侯。
初从孝景皇帝,为太子舍人,后任郎中令,随侍皇帝左右,颇得信近。
乃奉太宗皇帝之令,始建绣衣卫,以监吴、楚诸叛王;
虽绣衣卫久不见天日、仁之所为无人知,然其于国之功、之忠,皆非此数语所能尽言。
孝景皇帝曾曰:汝坟侯仁,朕家臣也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