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2章 终篇:大结局 (第1/2页)
他站在高处,望着忙碌的工匠,看着潺潺的流水重新滋润着干涸的土地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泥土的气息混合着汗水的味道,此刻都变得格外清新。
他能感受到脚下土地的微微震动,那是水流涌动的力量,也是生命复苏的脉搏。
随着水渠的逐渐修复,许昌城外的田地也渐渐恢复了生机。
干枯的禾苗重新焕发了绿色,百姓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他们挑着水桶,走在蜿蜒的水渠旁,水花飞溅,如同跳跃的音符,奏响了丰收的序曲。
顾泽走在田埂上,感受着泥土的湿润,听着耳边传来的欢声笑语,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。
他明白,水利兴修不仅能带来丰收,更能安抚民心,稳固国家根基。
然而,顾泽并未被眼前的喜悦冲昏头脑。
他深知,许昌的局势远非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平静。
曹氏兄弟的暗流涌动,地方豪强的虎视眈眈,都像潜藏在水面下的暗礁,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。
夜幕降临,顾泽独自坐在书房,借着昏黄的烛光,细细研读着地图。
他的手指划过许昌的每一条水脉,每一处山川,眼神深邃而警惕。
窗外,风声阵阵,如同低语,似乎在暗示着什么。
“主公,这水利之事……” 顾泽若有所思,他起身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的点点星光,低声喃喃。
“主公,这水利之事……” 顾泽转身,对着走进书房的曹操拱手一礼。
曹操爽朗一笑,在案几后坐下,示意顾泽也坐下说话。
“子扬可是对这水利工程还有什么想法?”
顾泽微微一笑,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。
“主公明鉴,臣以为,水利乃农业之本,国家之基石。如今许昌周边水渠年久失修,灌溉不足,良田荒芜,实乃国家一大隐患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更加坚定,“若能大力兴修水利,疏浚河道,修筑堤坝,则可保旱涝无虞,粮食丰收,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实力亦可大大增强。”
曹操听着顾泽的话,眉头紧锁,手指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桌面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
他知道顾泽说的没错,这些年战乱不断,水利设施损毁严重,农业生产每况愈下,这已经成为制约魏国发展的瓶颈。
他看向顾泽,眼中闪过一丝欣赏,“子扬所言极是,只是这兴修水利,耗费巨大,不知子扬有何良策?”
顾泽胸有成竹,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,在曹操面前缓缓展开。
“臣已勘察过许昌周边地形,绘制了这份水利规划图。只需集中人力物力,分段施工,先修复主要干渠,再疏通支渠,最后修筑小型水库,如此一来,不仅可以节约成本,还能尽快见到成效。”他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几个关键节点,详细地解释着自己的方案,语气沉稳而有力,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
曹操仔细地看着图纸,听着顾泽的讲解,眼中渐渐亮了起来。
他仿佛看到了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湖泊,滋养着万顷良田,看到了金灿灿的麦浪翻滚,听到了百姓欢快的笑声。
他猛地一拍桌子,赞叹道:“好!子扬此计甚妙!就由子扬全权负责此事,所需人力物力,尽管调配!”
顾泽起身,再次拱手行礼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“臣定不负主公重托!”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,仿佛已经看到了水利工程竣工后的盛景。
他立刻开始着手组织人力物力,调集工匠,购买材料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工地上,人声鼎沸,锤声阵阵,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顾泽身先士卒,深入工地,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,确保工程质量。
他严谨认真的态度感染了每一个人,工匠们干劲十足,挥汗如雨,仿佛要将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。
“大人,您看这……”一位工匠指着刚刚挖好的渠段,有些迟疑地开口。
顾泽走上前,顺着工匠手指的方向看去……
顾泽走上前,顺着工匠手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新挖的渠段底部渗水严重,水流根本无法有效地向前输送。
“大人,这土质疏松,恐怕……”工匠面露难色,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。
顾泽蹲下身,用手抓起一把泥土,仔细观察,又放在鼻尖嗅了嗅。
“此处土质确实过于松散,需要掺入黏土加固。”他果断地做出判断,并立刻吩咐工匠们去附近寻找合适的黏土。
在他的指挥下,工匠们很快找到了合适的黏土,按照比例掺入渠段底部,重新夯实。
渗水问题得到解决,水流顺着新修的渠道欢快地流淌,滋润着干渴的土地。
看着水渠顺利完工,顾泽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但他也知道,仅仅依靠兴修水利还不足以彻底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。
他再次找到曹操,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政策建议。
“主公,水利既兴,当辅以良策,方能使农业生产蒸蒸日上。”顾泽侃侃而谈,提出了推广优良品种、改进耕作技术、奖励农耕等一系列措施。
曹操对顾泽的远见卓识十分赞赏,当即下令采纳他的建议,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。
新的农业政策很快在各地实施,效果显著。
优良的种子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,改进的耕作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奖励农耕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。
田间地头,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。
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,纷纷称赞顾泽是他们的恩人。
魏国的粮仓日渐充盈,国力也随之增强。
看着欣欣向荣的景象,顾泽心中却并没有丝毫的懈怠。
他知道,魏国虽然在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,但底蕴犹在。
要想真正巩固统治,还需要进一步平衡各方势力,才能长治久安。
他站在高高的城楼上,俯瞰着繁华的许昌城,目光深邃而悠远。
“下一步……”他低声自语,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。
“子扬在想什么?”曹操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后,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城内。
“臣在想,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朝中势力,为主公分忧。”顾泽转身,对着曹操拱手一礼,语气平静而坚定。
曹操的目光掠过城内鳞次栉比的屋宇,最终落在顾泽沉静的脸上。
“子扬所虑甚是,”他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,“孤亦在思量此事。” 他伸手轻抚胡须,深邃的赤壁之战后,魏国虽损兵折将,但根基仍在,而朝中势力暗流涌动,尤以曹丕、曹植两派最为突出。
二人皆是人中龙凤,各有拥趸,明争暗斗不断,着实令他头疼。
顾泽的出现,恰如一剂良药,可用于平衡朝局。
曹操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顾泽的反应。
这年轻的谋士,自从火烧赤壁、生擒周瑜后,便名声大噪,朝中不少官员都对其敬佩有加。
他心思缜密,才华横溢,确是难得的治世之才。
但,也正因如此,曹操心中始终存有一丝戒备。
权力,如同双刃剑,用得好,可以巩固统治;用不好,则可能反噬自身。
顾泽如今羽翼渐丰,若不加以控制,日后恐成尾大不掉之势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