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三二四章 大陆风! (第1/2页)
原来这些人买东西都要自己去广东那边买,现在王跃直接就大批量的运过来,对商贩来说,这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。
毕竟,从港台那边直接购买,然后安排物流运输过来,省了广东那边的中间商赚差价,王跃这边的利润也会更高一些。
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这个时候的物流运输,小规模的不一定安全。
当然,倒卖货物的事情,没有合法的手续是不行的,所以,李一鸣和宋向阳就让他们退休的父母,直接办了两个营业执照。
李一鸣的营业执照办好之后,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打开一个窗户,就可以贩卖货物了。
而宋向阳父亲的营业执照,是住进了一个大院子,搭了敞篷储存货物。
王跃这边儿把货发来之后,直接就运输到宋向阳父亲的仓库,然后走正规程序卖给那些经销商,而棉纺厂附近的生意,当然也是交给了李一鸣了。
因为货物都是稀缺的,所以也异常的火爆,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,在王跃上高一的时候,他手里的钱,就已经翻了好几倍。
而李一鸣和宋向阳两个人,也直接就成了几个万元户。
只不过王跃比较低调,他的手里虽然钱多,却依旧是像以前一样,仿佛钱就是身外之物一样。
宋向阳李一鸣原本还激动的有些飘的心情,竟然奇迹般的被安抚了下去,都按部就班的上的班去了。
正因为这样,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赚钱了,却不知道他们赚了多少钱,到没有引起无关紧要的人的羡慕嫉妒恨。
……
当然,如果王跃只是带着李一鸣和宋向阳,把两人给带发达了,还是会出现问题的,他深知不患寡而患不均,所以当然不会忘了巷子里的其他人。
在李一鸣老爹去申请了营业执照之后,王跃就告诉巷子里的人,他们也可以帮忙买东西,到时候会给他们抽成。
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,除了庄超英只外,其他的人,也都会时不时的帮忙代卖一些。
特别是宋莹和黄玲,他们两个是一车间和二车间的车间主任,车间的人知道他们有渠道,可以拿到稍微便宜的港台货物之后,很多人都找到他们,让他们帮忙买一些。
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帮忙代买,都是约好了之后,下班就来巷子里李一鸣家拿一下,倒也没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
虽然他们的销量远远没有李一鸣和宋向阳高,但每个月赚到的钱,也是他们的工资的好几倍,也让他们两个的荷包都富裕了起来。
原本宋莹和黄玲这样赚钱也会引起其他麻烦的,但是她们两个有个好的智囊,那就是林武峰。
林武峰在她们两个准备代卖货物之初,就直接让宋莹拿了一些货物,直接送到厂里几个领导那里了。
所以,在厂里领导的默许之下,也没有人管她们,也让她们趁机收了好处。
而林武峰本来就是技术非常好的技术工程师,他跟着他们厂长,去广交会上认识了很多的乡镇企业的老板。
那些人时不时的就会请林武峰到他们厂里去进行技术指导,可是因为不方便给钱的缘故,也就干脆从林武峰手里代买了很多货物,用来当做自己企业的奖励。
他们购买货物的时候,每次的数量都不少,毕竟他们除了奖励之外,其实自己也有人脉需要送礼。
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,黄玲和宋莹两个人挣的钱,还没有林武峰一个人挣得多。
如果不是李一鸣和宋向阳,两个人的生意是长久的,恐怕他们两个都没有林武峰挣的多。
巷子里的吴建国家里,也都在各自的厂里倒卖货物,让他们也跟着赚了不少的钱。
当然,巷子里的孩子也都跟着赚钱了,除了王跃之外,赚钱最多的还是林栋哲。
这小子脑子灵活,差不多卖遍了附近的好几个学校,只可惜他赚的钱实在太多了,全部都被宋莹给没收了。
林栋哲每每想起这件事情,就气呼呼的指着宋莹骂道,“宋莹!你不讲义气!”
……
时间很快就来到了82年,很多港台的文化,对国内影响很严重,就连流行歌曲,也都以港台为主。
如果不是内地王跃异军突起,让内地的流行歌曲一点儿都不输港台,恐怕就会让港台风席卷内地了。
当然,倒不是说国内没有其他流行歌曲,只是其他歌星的歌曲流行程度,没有王跃那么高,他们不像是王跃那样可以掀起古大陆风,席卷港台以及整个东南亚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