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岁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岁岁文学 > 隆万盛世 > 1300新生意

1300新生意

  1300新生意 (第2/2页)
  
  其实,治理一个国家就两点,做好了就可以实现长治久安。
  
  一是治吏,二是经济。
  
  治吏,不是说严惩贪官污吏,那是高拱的想法,发现一个惩治一个,让吏治清明。
  
  可是惩治贪官污吏不是目的,根本目的还是杨让官员做事儿,把公务处理好。
  
  抓一个贪官,在扶上来一个贪官,这有意思吗?
  
  读书人说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那不过是说说。
  
  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实际上读书还就是为了这两样东西来的。
  
  大明朝的读书人,在科举的时候就已经变坏了,吃喝嫖赌样样精通,所以当了官还能管住自己手的人少之又少。
  
  就算一开始可以,可是沉浸官场几年后,还能不忘初心的人,那就是凤毛麟角。
  
  海瑞牛逼,能够一直不让自己拿不该拿的银子,但是也因此得罪整个官场中人。
  
  当然,还是那话,海瑞治理地方的时候,应该不会为了丰满自己的口袋摊派杂税、中饱私囊,但是官员的“福利”应该不会少拿。
  
  否则,单就朱元璋定下的那点俸禄,还要折色,他连自己都养活不了,怎么养活家人。
  
  这几年,魏广德早就也注意到盐税收入减少的问题。
  
  只不过因为是户部的差事儿,和他关系不大,所以魏广德之前从未考虑插手此事。
  
  自春秋时期,齐国的管仲把盐业列为国家专营开始,中国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经济命脉严格把控,其专营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高的比例。
  
  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单论白银的话,盐税显然是排第一位的。
  
  按照芦布翻找来户部的文书,魏广德只是简单计算就大略估算出岁入盐课银超过一百万两。
  
  只不过这些盐税并不是全部支运太仓,出海盐外,井盐和池盐的税银大约三十万两是转运九边,包括宁夏、延绥和宣大等边镇。
  
  毕竟他们都在河西,运输不便,自然不需要再运到京城。
  
  至于盐引的发放数量,每年都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。
  
  按照此时的盐引重量,大引四百斤盐,小引二百斤盐,大明现在官盐每年发放盐引就是十亿斤。
  
 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很大,实际上人对食盐的需求非常巨大。
  
  这年头,每人一年大约需要十二斤盐,五口之家就算再怎么省着吃,一年五十斤盐还是要吃的。
  
  而且,明清时期一斤相当于后来的1.2市斤,再通俗点说就是600克一斤。
  
  十亿斤这个数字,算起来不过就是三千万成年人的食用量,根本就不够明朝的需要。
  
  但是,朝廷就算真要继续增加盐引投放却也是困难重重,根本原因还是在盐法上。
  
  现在别看每年投入大约二百五十万引,但实际上大明盐场根本就供应不了这么多盐。
  
  是的,大明现在的盐法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盐引积压,盐场拿不出盐交付。
  
  这也导致现在南边扬州的几个“交易所”,盐引价格大跌。
  
  明朝的盐场产量随着国家稳定,产量也是不断增加,但真实人口的增加数字更大,只不过没有体现在朝廷的“黄册”上。
  
  明朝的盐,东部主要就是海盐,而在西部则是以池盐和井盐为主,海盐是最主要的获得盐的方式,临海地区有大量盐田晒盐。
  
  只不过,因为和灶户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均衡,所以实际上大明每年的盐产量并不能被盐场收足,而是被灶户偷偷卖给了私盐贩子。
  
  这些私盐贩子,许多也是受雇于盐商。
  
  毕竟,正规渠道要获得官盐太难,还不如弄点官盐再参杂私盐贩卖牟利。
  
  在后世,有人怀疑明朝的私盐规模可能数倍于官盐,其中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对明朝人口的猜测。
  
  因为官盐每年的发引量就那么多,还不能足额供应,但是民间私盐横行。
  
  若是供需充足,怎么可能还有盐商高价购买盐引。
  
  盐商买盐引,根本目的其实还是掩护他们手里收购的私盐。
  
  值得一提的是,自弘治年间开中法败坏以后,朝廷允许直接纳银而不需要向边镇输运粮草,虽然快速丰盈国库,但也导致边镇屯田荒废。
  
  而到这个时候,盐引也就成为可以正大光明进行交易的凭证。
  
  魏广德对盐引兴趣不大,他的视线更多还是瞄向了盐场。
  
  是的,只要有足够的盐被生产出来,基本上就不愁卖。
  
  而此时大明还是按照明初的制度,灶户负责盐的生产,由盐场统购统销。
  
  当然,这只是名义上的。
  
  灶户都有任务,只要每年把盐场任务完成,多出来的盐他们大多就私下里卖掉用来缴税。
  
  魏广德自然还是用后世的思路,想着是不是搞个盐业商会,直接进行海盐的生产。
  
  只不过,这就和现在大明的灶户制度有冲突。
  
  沿海滩涂,大部分都分给了灶户。
  
  这么多年下来,灶户也开始两极分化,一些灶户变得富裕,而更多的灶户则陷入贫穷。
  
  而且这百余年来,灶户滩涂被地方豪强侵占很厉害,还和田地一样也出现了富灶兼并贫灶盐田的情况。
  
  户籍制度
  
  魏广德知道,他的商会要是真介入盐场生产,那就得从那些富灶手里买到盐田,雇佣贫灶进行生产,但是在这里就有个绕不开的限制,那就是户籍。
  
  先不说朝廷是否允许商会参与盐场,到时候商会以什么身份来做这个生意?
  
  商会一旦参与,那肯定要想方设法增加盐田,到时候必然大量雇工,势必就要引入民户参与,特别是那些失地民户。
  
  否则,单靠灶户,怕是不能满足需要。
  
  魏广德此时考虑的就是,因为滩涂被侵占,让灶户失去了砍伐柴火的地方,所以煮盐基本上已经消失,沿海只能靠晒盐生产为主。
  
  若是在沿海找到有煤矿的地方,开采煤炭煮盐,也不知道有没有可能产生利润。
  
  即便有私盐,可只要能增加盐产量,根本就不愁卖,交给盐场就行了,他们自然会处理。
  
  食盐供应增加,自然会影响盐价,百姓也能吃到便宜的盐。
  
  而朝廷,也可以增加盐引的投放,获得更多的盐税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