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二十四面,我们看丙二的“如来摩顶付嘱”。
这一科是讲到。跟前面的合起来,就是佛陀的付嘱流通。在流通分当中,首先佛陀亲自出面,就是显现神通跟出言付嘱,希望能够把这个法宝流通后世。那么佛陀为什么会这么慎重地亲自出面来付嘱呢?我们作一个简单的解释。
我们凡夫修学,我们的生命体叫做业报身。这个业报身有三个特点:
第一个,它有烦恼障。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经常起烦恼,有很多负面的情绪,贪瞋痴的烦恼。这个烦恼一活动的时候就障碍我们的圣道。我们本来念佛念得好好的,持咒持得好好的,那这个时候佛号、咒语就受到障碍了。
第二个,就是业障。因为我们过去所造的有漏的业力,到今生业力起现行的时候,会牵动我们很多很多人事的不如意。比方说怨憎会,比方说爱别离等等。就是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在我们生命出现,这件事情对我们产生障碍。
第三个,就是报障。这个报障是我们感受最直接的,就是身体的病痛,老病死。你这个病痛一生起的时候,你功课就做不下去了。
所以,每一个修行人,不管福报大小,都离不开这三种障碍的,都要面对的。
那怎么办呢?三种方法。
第一个,我们看看外道怎么处理。
外道处理这三种障碍,他直接从报障下手,他解决果报的问题。他用什么方法呢?用禅定跟苦行,用一种极端的痛苦的感受,或者是用高深的禅定,来改变我们的果报。但这样有个问题,你这个果报体背后是烦恼业力支持,才有这个果报的。所以你直接改变果报会有什么问题呢?就是如石压草。你那个草的根没有解决,你把草压住了,其实它里面在生长,你根本不知道。所以外道这种方法是不能解决障碍的,而更增加了另外一个障碍。
那么,人天乘是怎么解决?
我们看他怎么解决障碍。人天乘是从业力下手:我就断恶修善,我积集很多的善业来冲淡我的恶业。可以。那你用重大的善业来冲淡你的恶业,你会产生安乐。但是你在修习善法的时候,你产生执著,有相的执著。而且你这个执著一生,就想要掌控你这个业力,掌控这个果报,所以你就没办法解决生死问题了。所以你那个就是还没有解决问题,落入有相执著。
二乘人就高明多了。二乘人在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当中,他知道问题的根源在烦恼,所以他修无常无我观,把那个我执给灭了以后,烦恼就消失了。当然障碍没有了,但是又有一个问题,叫做错损菩提。你把障碍消失了,你这个果报体也没有功用了,你灰身泯智了。你这整个功德妙用,整个六根的妙用全部消失了。
人天乘是偏在有相这一块,二乘是偏在空性的涅槃这一块。所以我们看五乘的佛法,面对障碍,处理这个障碍的问题都不圆满。
那怎么办呢?
直到我们学《法华经》。《法华经》解决障碍很简单,叫做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。它的特点就是逆流照性。你不要随顺这个障碍的这种生死流去对治。你这个障碍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,你是生生世世经过无量劫的时间养成强大的力量,你怎么可以跟它对治呢?你站在它的对立面,那你就很吃亏了。所以它是怎么样?逆流。先把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放下,直接照到你的生命的根源——你从什么地方来?我们为什么有果报体?
你说,欸,我这个果报体是上辈子的业力来的。那上辈子,再上辈子,你一直逆生死流,一直照、照,照到最后,回到生命的原始点——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。那么你知道你的本性清净的时候,这个时候你的生命改变了,就安住自性清净心。为什么呢?虽然你学了《法华经》,烦恼依旧,业力依旧,也是老病死依旧,烦恼、业力、果报都一样,那差在哪里呢?差在没有障碍了。对你来说,你能够操作一心三观,你叫做面对烦恼,而别人叫做面对烦恼障,就不一样了。
我举个例子,比方临命终的时候。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对亲人的爱念,我们对我们今生努力的各种财物的爱念,这都是一种烦恼。这不可避免的,因为你凡夫,你不可能修到完全没有烦恼。但是你学《法华经》的人,你也起烦恼,他也起烦恼,有什么差别呢?他的烦恼会破坏他的佛号,你的烦恼不会破坏佛号,你可以跟佛号共存。因为你的内心安住在自性清净心,叫做“心常觉照,不随妄转”。因为你从真如的角度来看你的烦恼,那叫如梦如幻。就是,烦恼有没有?当然有,我们不能断灭嘛。但是别人的烦恼,对他来说叫做真实的烦恼,那他的烦恼要多一个字,叫做烦恼障。你的烦恼只有两个字,叫做烦恼。这就是从一个不同的起跑点修行了。
就是说,你也有烦恼,他也有烦恼,你有业力,他也有业力。但是问题是,你的佛号不受这些烦恼、业力的障碍。这个就是《法华经》妙的地方。就是你先把心带回家,站在佛陀的制高点。佛陀安住自性清净心,你也安住自性清净心。然后你“再来观世间,犹如梦中事”。
所以,诸位!我们不能消灭烦恼,我们也不可能消除业力,我们不可能逃避我们老病死的果报,但是你可以把“障碍”这两个字拿掉。
而这个妙法对我们凡夫,尤其到末法时代,至关重要。因为到末法时代,越到末法的时候它的那个障碍力道越强。这个妙法如果断灭了,那大家只好乖乖地回到因缘所生法。那只能怎么样?那只能够“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。如果《法华经》传承断掉的话,那你只好乖乖地跟烦恼、业力、果报的这种生死业流,你跟它抗拒。因为你没有其他突破口了。
但你学《法华经》,你就知道说,我要怎么样面对它,我把烦恼障改成烦恼。所以《法华经》是末法时代凡夫修学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,否则你人生就无解了,没有人有办法。你今生开始修行,你三十岁修学,八十岁往生,你只有短短的几十年,你有多少时间去处理无量劫来累积下来的问题啊?
所以说,《法华经》的传承,影响到一个人是不是能够把烦恼障转成烦恼,把业障转成业力,把报障转成就是一般的果报,就是它们都是如梦如幻。所以这个传承绝对不能断,因为这个回光返照是不思议境,没有人想得出来,除非佛陀出世。所以佛陀必须在死亡之前交代法身菩萨们,无论如何这个传承不能断,所以一定要把它流通到后世。是这么一个情况。
我们看丙二的“如来摩顶付嘱”。
这一品就是佛陀一方面用神通力来安抚菩萨,就摩他的头顶,一方面就很慎重地出言付嘱,表示佛陀非常的恳切,非常的殷重,希望把《法华经》的传承透过法身菩萨传承下去。这个地方又分两科。
丙二、如来摩顶付嘱 分二:丁一、付嘱受命;丁二、时众欢喜
先看丁一的“付嘱受命”。佛陀付嘱,菩萨受命。
丁一、付嘱受命 分三:戊一、如来付嘱;戊二、菩萨领受;戊三、事毕唱散
这个地方看第一科的“如来付嘱”。这地方分成三段。
戊一、如来付嘱 分三:己一、正明付嘱;己二、释付嘱意;己三、诫勉随宜
己一、正明付嘱
看第一个,正明付嘱。
尔时,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,现大神力,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,而作是言: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,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今以付嘱汝等: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,广令增益。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,而作是言: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,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今以付嘱汝等,汝等当受持读诵,广宣此法,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。
我们看经文。
“尔时,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。”前面佛陀在显种种的神通,其实他那个时候还是安坐在法座上。这个时候,佛陀在付嘱的时候,为了表达他的慎重,他从虚空中的多宝佛塔里面的座位就站起来。站起来的时候就现大神通力,在虚空中伸出他的右手,同时抚摸与会的无量的法身菩萨的头顶。
一方面摸头安慰他们,一方面就告诫。他说,我在过去的生命当中,经过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,我修习如是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这个就是一佛乘的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,安住自性清净心的妙法,用这个法门来面对一切的障碍。如今我正式地付嘱汝等:汝等应当一心地在佛陀灭度以后流布此法,使令一切众生的大乘善根广令增益。
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的顶,而且也做三番的说明,“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,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今以付嘱汝等”,就是摸三次头,做三次的付嘱。“汝等当受持读诵,广宣此法,令一切众生,普得闻知。”所以这整个法门是一切的凡圣都必须要学习的,这是使令大乘善根增长。
这一段,蕅益大师说,为什么佛陀要用手摩顶呢?您老人家出言付嘱就好,为什么先用手摩顶呢?
这有两层意思:第一个,佛陀伸出右手,那表示佛陀的善巧的权智,佛陀大悲善巧。你看佛陀讲话之前先摸摸头,安慰他们,鼓励他们一下,对佛陀来说是慈悲善巧。那么对菩萨,被摸头,这个头叫做真如的实智,菩萨用一心真如的实智来纳受,所以这个就产生感应道交了。
佛陀的慈悲,那么菩萨用一心真如,就是产生了感应道交。这个地方就表达了授受双方都殷重而且恳切。授法的佛陀跟接受法的菩萨双方都殷重恳切,是这么一个情况。
己二、释付嘱意
我们看下一段的“释付嘱意”。佛陀为什么要以手摩顶,如此慎重来交付此法?
所以者何?如来有大慈悲,无诸悭吝,亦无所畏,能与众生佛之智慧,如来智慧、自然智慧,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,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,勿生悭吝。
为什么要如此慎重呢?因为佛陀有三种的法宝:第一个,佛陀“有大慈悲”。佛陀的内心,入慈悲室。第二个,“无诸悭吝”。这段,佛陀着忍辱衣,都能够安忍一切的障碍。第三个,“亦无所畏”。这个就是坐法空座,无所畏惧。蕅益大师说,因为佛陀安住在弘经三轨,所以能够如法地弘扬《法华经》的法门。
那么,《法华经》法门,它的特点在哪里呢?
就是,在你凡夫位的时候,你就必须要建立佛陀的中道智慧,这就是六而常即。你说,这是佛陀修的。不是。你因地就要修了。你的智慧叫做名字即的中道实相智慧,佛陀的智慧叫做究竟即的中道实相智慧,你们两个要是同一个家人才对的。
这个中道智慧是一个总说。它开出来有两个别相:第一个,“如来智慧”,是讲了一心即假。第二个,“自然智慧”,是讲一心即空。
我们先讲一心即空,这自然智。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,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即空观。诸位!《法华经》的空观跟小乘的空观的差别:小乘的空观是灭色取空,它把因缘法灭了,它空性才出现。《法华经》的空观它为什么不障碍,而可以跟一切法共存?它叫离相。就是我不执著你,你对我就不能构成障碍了。你存在你的,你走你的,我走我的,烦恼走烦恼的,我不随你妄转。所以,它的清净叫做离相清净,不是叫做灭相清净。这是即空,叫自然智。
那即假呢?清净以后怎么办呢?你就可以怎么样?用这些假相,借相修心了。你观察这些假相,都是心具心造。这些人生,你看着你的儿子,就这个儿子的假相是一个因缘所生法,怎么有的呢?是过去的业力熏习我的真如本性,我现出了一个假相出来。是我心具,是我心造。那这个相状是怎么回事呢?叫做如梦如幻。所以我今生跟他是了过去的因缘,如此而已。
所以这个假名假相假用,不管是空观假观,完全都是从一念心性来操作,不要把它拉到外面的因缘法。拉到因缘法,变成真实相,就完了。这个儿子是真实的,那就完了。不管烦恼,不管业力,不管果报,全部从一念心性的空假中三观来操作。
这种中道的智慧,使令我们在面对因缘法的时候,远离障碍。所以,“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”,他能够直接把他的中道智慧施给一切众生。“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,勿生悭吝。”
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,你虽然是要弘扬中道智慧,但是你要注意弘经三轨,就是入慈悲室、着忍辱衣、坐法空座,使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。
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。就是说,初学重知见,晚年看收心。初学者,你不管多精进,其实那个都不是重点。你知见错了,你这个因地错了,你这个加行都不见得是有太多效果。你反而应该是把你因地的发心弄正确。就是,我面对这么多的障碍,我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下手。这是因地发心。
因为你走错有什么问题呢?你说,欸,我以后再改。不容易了,先入为主了,你弄不好变增上慢。因为你修行,你看一般人,没有修行的人,你告诉他什么他都没有意见,他不会排斥你。他也不见得会接受,至少他不排斥你,因为他叫愚痴,愚痴叫做零分。但是你今天变成邪见,那就不是愚痴了,那你比没有学佛更糟糕了,你是负的。我还得把你的邪见改变,然后再重新教育你,我要花两份的精神体力。所以,你以后改变的时候,你比一般的生死凡夫还难教育。他只是零分,你是负的。
为什么佛陀说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呢?因为你一开始就必须走正确,因为你在你没有法执的时候,一开始就得上路,你学佛之路才会顺畅圆满。
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为什么如此慎重——因为“能与众生佛之智慧”。一开始就要给他一个正确的知见。
己三、诫勉随宜
我们看下一段,己三,诫勉随宜。
于未来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信如来智慧者,当为演说此法华经,使得闻知,为令其人得佛慧故。若有众生不信受者,当于如来余深法中,示教利喜。汝等若能如是,则为已报诸佛之恩。
虽然理论上我们希望所有的众生普令得闻这种中道的智慧,但是,实际上在落实的时候,你要注意善巧方便了。因为现实就是这样。
怎么善巧方便呢?我们看经文。
“于未来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”,如果你今天度化的这个人是你的同参道友,这个人,你观察结果,他是可以接受中道智慧的,你就跟他讲说:欸,我们的生命,你的修行,第一个,先安住。你不能站在果报的角度去面对果报,你不能站在因缘的角度去面对因缘。就是说,首先,你今天面对烦恼,你不能承认烦恼的存在,你一承认,你就输了;你面对业力,你不能承认业力的存在;你面对果报,你也不能承认果报的存在,你只能够看它是如梦如幻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