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七章 媒体试映会 (第1/2页)
“皮埃尔·里斯埃说: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节始终是戛纳。”
“在他口中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影节,这次给足了王嘉卫面子。他的新片《蓝莓之夜》成为戛纳有史以来第一部既是开幕片又是参赛片的电影。”
“在5月16日开幕式前举行的《蓝莓之夜》媒体放映场中,一共有400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早早赶到影节宫排队等候,但因为座位有限,有一半的记者不能进场。”
“电影开始后很久,还有很多记者在场外徘徊。能不能看到王家卫的电影,成为了电影节开幕前一天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。”
“在电影媒体场之后的全球记者会上,王家卫戴着墨镜,穿着黑衣,领着诺陈和艾玛·斯通两位主演进场,活像一位黑帮老大。而他的两位主演,在媒体会上也备受追捧。”
“追捧?”
裘德洛看着手里的报纸,重复了一遍。
他抬头看向桌子对面,正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着键盘的红发中年女人。
“瑞秋,你去参加了记者会,他真的有如此受欢迎?”
瑞秋·摩尔,美国著名影评家,也是这次美国《时代》杂志的特约影评人,正在赶着自己的稿子。
她需要今天就把这篇影评传回美国,以便第二天在《时代》上进行刊登。
裘德洛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,瑞秋·摩尔不得不暂停自己的工作,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来。
“你究竟想问什么?裘德。”
裘德洛扬了扬手里的报纸,“我只是想知道,取代我位置的人做得有多好?”
瑞秋·摩尔微笑道:“裘德,我建议是今晚你亲自去看一看。”
裘德洛提高了声调:“我当然会去,但我想提前知道媒体怎么看!”
瑞秋·摩尔指了指桌子上的电影专业杂志《SCREEN》。
“这上面不是已经刊登了媒体评价吗?10个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,除了一家弃权外,三家给出了三棵金棕榈,其中五家给出了四棵,还有一家意大利媒体给出了五颗金棕榈。”
“他们的评分针对的是这部电影。而我想知道的,是这个乳臭未干的中国小孩,他的表现怎么样?他凭什么抢了我的角色?”
瑞秋·摩尔道:“裘德,你是个专业的演员,你今天去看完电影之后,应该可以用你的眼睛,得出客观的评价。”
裘德洛道:“我就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
瑞秋·摩尔道:“裘德,他只是一个年轻人,在我看来,他的演技虽然还看得过去,但是,他毕竟还年轻。拜托,你可是获得过英国影艺学院最佳男配角奖的人,甚至去年还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,他怎么可能和你相提并论?在我看来,王没有选择你,简直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失误。”
裘德洛心满意足的笑了:“瑞秋,谢谢你的夸奖。好吧,我今晚会在开幕式的后台跟他握握手。现在我准备回房休息一下了,你呢?”
瑞秋·摩尔道:“我准备继续工作。”
裘德洛走了。
瑞秋·摩尔看着他的背影,默默地摇摇头。
自己的这位英国好友,18岁出道,从英国戏剧舞台到美国百老汇,再到好莱坞,一路顺风顺水。
英俊的面容和令人着迷的蓝眼睛,更是让美国《人物》杂志对他青睐有加,前年被评选为全球最性感的男人。
所以,在王嘉卫这部《蓝莓之夜》的男主角竞争中落败,尤其是输给了一名19岁的中国演员,这让他几个月来,都一直耿耿于怀。
这次来到戛纳,可以说一半原因,都是为了陈而来。
瑞秋·摩尔知道他想看到什么,想看到《蓝莓之夜》迎来一场惨败,被媒体痛批,而那个陈被全世界影评人大肆嘲笑。
陈会吗?
虽然他的表演在自己看来灵性十足,但是,他毕竟是个黄皮肤的中国人,在这一部白人电影中,显得是那么突兀。
瑞秋·摩尔想了一会儿,觉得假如真的有媒体大肆贬低陈的演技,那应该是主编疯了。
哪怕在电影圈杂志里,最种族主义的《好莱坞报道》也应该不可能去抨击他的演技。
最多视而不见。
但是,视而不见就已经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。
算了,别想了。
自己的稿子还有很多要写的,《时代》那边已经在催了。
瑞尔·摩尔把目光投向了电脑屏幕上的word文档,那里刚被切换到了新的一页,大半的地方都是空白的,只有最上面有几行短短的文字。
“我恨不得用一万字去描写诺陈与艾玛·斯通之间的火花。这两个年轻演员的演技碰撞,毫无疑问是天才级别的,甚至让我想起了《教父》里的马龙·白兰度和阿尔·帕西诺。这个比喻固然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伦不类,但它同时又是那么恰如其分……”
2006年5月17日,60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隆重举行。
王嘉卫是这一届戛纳评委会主席,他导演的《蓝莓之夜》又是开幕影片和主竞赛单元参赛电影,所以,它的接待规格毫无疑问是所有参赛电影里的最高档次。
甚至说是独一档也不未过。
当陈诺和艾玛·斯通,跟着王嘉卫第一批进场,走上数十米长的红毯之时,不仅整个红毯上仅仅只有他们一家剧组,而且戛纳官方给他们足足预留了十分钟的媒体拍照时间。
这让头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的陈诺,享受了上百个镁光灯同时对他闪起的盛大阵仗。
其实《蓝莓之夜》的高礼遇也不仅仅是王嘉卫的面子,头一天的媒体试映会的成功也占了相当部分因素。
毕竟,这个年代的戛纳还不像后来,越来越向好莱坞靠拢。和柏林,威尼斯的态度背道而驰。
柏林,威尼斯完全抛弃好莱坞付出的代价就是,越来越像一个小众电影节,关注度也越来越低。
而戛纳付出的代价则是,商业化越来越重,好电影不如大明星。
但在2006年,柏林,威尼斯还没有衰落,戛纳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榜首,依旧是有气节的。
此时不仅仅巨星会受到追捧,真正的好电影人,也会引发媒体的狂潮。
那么,王嘉卫的开幕电影似乎很有逼格和口碑的样子,组委会也正好理直气壮地给了特殊待遇。
三人在合影之后,王嘉卫独自走到一边开始接受媒体采访。
很显然王墨镜现在非常自信,回答起问题来眉飞色舞,头头是道。
“不不不,不只是男女主角,我对参演的全部演员都很满意,娜塔莉·波特曼扮演的角色年龄比她大10岁,但她依旧演出了30多岁女人的成熟魅力。还有蕾切尔·薇兹,她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,她和斯特雷泽恩一起,奉献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对手戏。”
“诺陈和艾玛他们当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,他们都还年轻,出演我的电影只是他们演艺生涯的第一步。我也期待看到他们以后的作品。”
“是的,我最开始并不想让《蓝莓之夜》参赛,毕竟我作为评委会主席,理应避嫌。但是,组委会认为,电影比人更重要。当然,我不会给自己的电影投一票,我保证。”
与此同时,在另外一边。
“艾玛,看这儿。”
“陈,给个正面好吗?”
“艾玛,笑一个。”
“陈,酷一点。”
“陈,能搂住艾玛吗?”
陈诺跟艾玛·斯通站在一起,接收闪光灯的洗礼,他也挺配合,基本记者的每个要求他能做的都做。
毕竟上辈子是拍抖音的嘛,虽然现在胖了20斤,但也有把握在镜头面前不会丢太多分。
他听从安排搂住身边艾玛·斯通穿着粉红色晚礼服的细腰,一边朝着照相机微笑,一边嘴唇微动:“艾玛,放轻松,你现在笑得像个木偶。”
艾玛·斯通也跟他一样,用喉咙发声道:“陈,今天是我经期的第一天,我肚子痛死了。我在努力,但是我没有办法像你一样。”
陈诺笑了笑,把头凑到她耳边,低声道:“幸好我们是昨天见的面。”
艾玛·斯通一下子发自内心的笑了,低声说道:“假如不在车上,感觉应该会更好。”
两个人的亲密互动一下子又引起了一阵镁光灯狂潮。
接下来是采访环节,陈诺跟艾玛·斯通分开来,单独走到一边,一边拍照一边接受采访。
其实问题跟昨天的媒体采访也差不多,都是一些类似于“你第一次参加戛纳有什么感想?”“你最喜欢的西方导演是谁?”“你作为中国目前最有国际知名度的年轻演员,你认为东西方电影的差距在哪里?”这种充满了西方优越感的问题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